您好,欢迎来到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创作 >> 文艺评论
艺术创作

名家名作赏析|魏明伦楹联特征简析

作者:文化遗产研究所发布时间:2023-05-31 15:36:24

洪霞

楹联是中国独有的精致的文学形式。它博采诗、词、曲、赋、骈文之精华,穷尽平仄、对仗、虚实之变化,凝聚中华民族文墨精华,尺幅千里、源远流长。因其文体精致,多限于门庭悬挂,前人留下短小精悍、少于20字联居多。历史上楹联著者颇多,留下许多流传千古的佳联。如“两猿伐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杨国忠出句)/一马隐身泥里,看畜生如何出蹄!(李白对句)”(唐·李白《李白戏权臣》)“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清·赵藩《武侯祠联》)等等,但由于楹联体量小,单独很难成书。即使是出版也多是几人,甚至十几人出版合集成册,极少有人出过楹联专集。四川文艺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的《魏明伦楹联》(魏明伦著,洪霞笺注)开启了个人楹联专集与笺注相结合的历史先河。

《魏明伦楹联》从著名剧作家、杂文家、辞赋家魏明伦数十年间苦吟成联的近200副楹联中精选133副注疏出版,楹联中超出20字的长联居多,多者长达200字(见《老戏迷自费出书》联)。其长联多采用骈文格调,句式灵活,依需而定。平仄声韵,严格求工。其声韵至严者字字考究形成纵横对、马蹄韵(见《自流井老街》《尖山楹联》等联)。此为魏明伦楹联突出的特征。

《魏明伦楹联》收录注疏的楹联,内容涵盖面广,山川名胜、当代文化传承、贺友人与惜别友人等都包含其中。吟诵人物上至卓著伟人下至友邻戏迷,其可读性极强。时间跨度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2023年3月。30余年间,撰写对象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有较大改变。魏明伦的楹联记录了这一历史的动态演绎,使其在思想性方面亦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特征,下面将其展开作简要的梳理。

以今人今事之群像,

反映波澜壮阔的厚重历史

魏明伦的楹联,多选取对象典型事,少则二三,多则十数,以此生发。用事实说话,不溢美不贬抑,秉笔直书,巧妙裁对,用历史中典型人事反映出波澜壮阔的厚重历史。如《送赵忠祥》:

金话筒六十年,喉舌铿锵,新闻变幻,播小平三落复三起;

彩屏幕万千户,笙歌扬抑,文艺褒贬,主春晚几兴又几衰。

在赵忠祥“金话筒六十年”中,“播小平三落复三起”,魏先生选取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经历过的三落三起曲折人生,概括了从“文革”到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阶段。

再如《挽叶永烈》:     

旧闻记者,用新思,探真象,十万个为什么?

高产作家,人低调,书大观,一亿册小灵通!

《十万个为什么》是叶永烈参与写作、《小灵通漫游未来》是其独著的青少年科普读物,其长期畅销,发行量之大,反映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众对知识的渴求。

而在《怀念乔羽》中,“飞越上甘岭,沙场烽火,夜梦艄公号子”,到晚年“皓首童心,漫吟晚景夕阳”,写乔羽的艺术成就,亦从一个侧面记述国人从“梦和平”到在和平社会中以“皓首童心”“漫吟晚景夕阳”恬淡安宁的生活状态,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

作为政协委员的魏明伦先生交友广泛,与众多不同时代的电影明星交谊深厚,友朋间唱和与惜别的楹联众多,此书结集成册呈现的群像天然地记录了珍贵的艺术史。从于蓝“红岩一绝”(《送别于蓝》)、秦怡“泰斗明星”(《挽百岁秦怡》)、黄宗英“少妇演梅花,妙龄饰丽人”(《题黄宗英长联之一·作品》)、王晓棠“野火焚烧枯草,春风吹拂古城”(《王晓棠从艺七十周年》)、吴天明“《人生》似梦,《老井》如诗”“《变脸》有缘,《颤音》难续”(《追悼吴天明导演》)、杨在葆“从奴隶,到将军”(《挽杨在葆》)、谢平安“相交五十载”(《挽谢平安》)、朱旭“《刮痧》、《变脸》”(《挽朱旭》)、王铁成“一生只演一人”扮演周恩来神似形似堪称一绝(《题王铁成》)、姜文“祝老姜更辣,阳光再灿”“愿新片又红,子弹重飞”(《致姜文》),等等人物群像的抒写,联中大量嵌名吟颂对象的代表作,这些代表作汇聚成时代记忆,反映了从20世纪20年代到21世纪初期,中国电影的发展变化和艺术成就,从一个侧面书写了中国电影发展史。

魏明伦楹联还集中书写地方杰出人物如广安八杰:《红岩作者杨益言》《鉴宝学者杨仁恺》《烈士杨汉秀》《收复失地功臣李准》《双枪老太婆陈联诗》《辛亥元老蒲殿俊》《艺术家吴雪》《战斗英雄柴云振》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而最突出的当属《广安深圳长联》:

广安蕞尔小城,伟人襁褓摇篮。少壮风云,逐鹿斗狼,缚龙伏虎。三回落难,三番奋起。国人饮水思源,无广安则无邓公,无邓公则无改革;

深圳岿然大埠,巨擘晚年成果。古稀松柏,放猫捉鼠,摸石过河。一笔画圈,一举成功。今日寻根究底,有深圳即有开放,有开放即有富强。

此联是魏明伦先生应约而撰的长联,第一次见到他随附感慨:“难矣!相对而言,长联比辞赋难写。”感慨归感慨,楹联却字字玑珠,不矫饰不含糊,勾勒出伟人风云变幻的一生。邓小平离去时,按照他的遗嘱,骨灰撒向大海,随着波涛拥抱祖国的大地。他没有墓、没有碑,这副魏明伦先生写他的长联亦不具其名,而用其出生地广安、成果代表地深圳共同具名。“逐鹿斗狼,缚龙伏虎”、“放猫捉鼠,摸石过河”,用一代人耳熟能详的事迹描绘出这位世纪伟人的功勋。“三回落难,三番奋起”与“一笔画圈,一举成功”取材平实,组对精妙。其构思奇巧,“无广安则无邓公,无邓公则无改革”与“有深圳即有开放,有开放即有富强”以“无”对“有”,在中国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中为伟人塑造出一座无形的不朽丰碑!此联抒写伟人的曲折与辉煌,亦书写了中国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和最终走向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进程。

寓庄于谐,

于戏谑中书写瑰丽人生

魏明伦楹联常常寓庄于谐,于戏谑书写人生,这一特点几乎与魏明伦杂文一脉相承。用在楹联里,更是得心应手,别有一番情趣。

2012年王文娟与魏明伦一同作东方卫视嘉宾,王文娟将自传《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赠送魏明伦,手书“春华秋实”,与魏明伦共勉。2021年8月6日,魏明伦得知王文娟去世的消息,悲痛不已,速写挽联《挽王文娟》:

台下王文娟,寿比苍松,只遗憾未登百岁;

戏中林黛玉,命夭豆蔻,却欢欣已誉千秋。

王文娟95岁辞世,已是高寿。魏明伦挽联“只遗憾未登百岁”,是对好友的戏谑苛求吗?非也!王文娟一生诸多成就,与丈夫婚姻美满,白头偕老。更兼艺术上双峰并立,比翼齐飞。如此人生可称圆满。要说遗憾,那仅仅是没有到100岁罢了。现代医疗条件虽已发达,而人类寿命能足百岁者其实寥寥。魏明伦挽联故作“遗憾”,其真意为:此生已是无憾矣!这正是寓深意于谐戏,出奇功于平常也。

以撰写对象的生前爱好、擅长职业等来描摹谐戏,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也是其惯用手法。比较典型的如《挽美食家李树人》中,魏明伦以浪漫主义手法,描绘美食家辞世如同奔赴人生另一场宴会。开篇“地狱油锅麻辣烫”,结尾“天堂月饼脆甜香”。拟人状物,对仗工整,且不离美食家口吻,堪称妙联。这种手法在《送方成》中也得到集中的表现。魏明伦与方成是忘年挚友。2013年,魏明伦文学馆开馆,展出方成描绘魏明伦的漫画。画中魏明伦西装革履,背后却插着四杆戏曲武将的靠旗,双手分执两杆长枪。方成与华君武、丁聪一起并称为中国漫画界的“三老”,2018年8月100岁辞世时,魏明伦作《送方成》挽联表达悼念:

漫画家乘风去世,笑昔年,侏儒开店,犬儒辅政;

长寿翁跨鹤回头,问何时,雾罩散霾,口罩启封? 

这里魏明伦以浪漫手法描绘100岁辞世的方成乘风跨鹤,灵魂欲进仙界之时回望尘缘。写漫画人,用幽默语,“漫画家乘风去世”“长寿翁跨鹤回头”简短的七字句,自然,清新、准确地描绘出漫画家的人生图景。但这幅同样充满幽默风趣的“漫画”,比之当年方成送魏明伦的漫画又分明浸淫了几分离别之悲怆!

魏明伦先生悼友之挽联,都是闻友离去后,于悲痛中不吐不快,常常挑灯夜战,连夜即就。每一副挽联都记录着他对友人的满腔赤诚,每一个友人的离去他都悲痛不已,泪洒珠笔,可谓血泪铸之。唯有一副对联例外,那就是在谈笑中姑且挽之的《预挽刘兰芳》:

一拍惊堂木,如雷灌耳。话说评书,柳敬亭复活。早成大器,频传捷报,彪炳岳家英烈,杨家英烈;

几声短笛腔,似水流年。手敲大鼓,小彩舞再生。年逾古稀,预送挽联,追思京剧兰芳,曲艺兰芳。

这副撰于2022年8月的楹联,收到时吓我不轻,因为已经习惯于魏先生写人物的惯性思维,选择性地漏看了标题最前面的一个字!脑中立即闪回当年与刘兰芳大师的珍贵瞬间与合影照片,待定睛看到魏先生自注“兰芳嘱我:趁她健在,过目细赏。否则,跨鹤西游,未读挽文,抱憾泉台!”不禁转悲为喜,哑然失笑!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获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称号的刘兰芳,当年在长篇评书《岳飞传》中将英雄人物与征战故事说演得活灵活现。在彪炳英烈的同时,也练就了她幽默旷达的人生姿态。魏明伦先生与刘兰芳相交甚笃,“兰芳嘱我”要趁其健在,“预挽”之,足见其坦荡胸怀!魏明伦于“谈笑中”精巧构思,高度评价其杰出的艺术造诣。整联以四五字句交错,节律明快、活泼,更在联中点明“预送挽联”,映衬出刘兰芳的幽默旷达。而这副“挽联”带给赠、受双方的愉悦应该超过其楹联本身,大概这是魏明伦先生唯一的一次愉悦的“挽联”撰写经历吧。

以通俗之语,存深远之意

严格意义说,魏明伦先生的每一副楹联都具有“通俗之语,存深远之意”的特点,这里仅仅例举代表性的二三。如《大州广场对联》:

广场本是平原,原平无论高低,人人同等;

大州真是明月,月明不择贫富,家家沾光!

此联为《大州广场赋》中的名句之一,后被单列为楹联,刻于大州广场大门两侧。“原平无论高低,人人同等”“月明不择贫富,家家沾光”巧妙抒发作者的人生理想,蕴含深厚的哲理,道出了具有时空洞穿力的普世真理。

再如《岩之魂》:

年华似水,人生有限,高龄难比峰峦寿;

品格如山,魅力无穷,雄魄可追岩石魂。

这副2000年魏明伦应江碧波女士之邀而作的《岩之魂》,阐释生命易逝,而品格永恒。力赞当代重庆人如高山般坚韧的品格,和在这个群体建设中充满魅力的英雄之城的城市品格。同时,道出了人类社会的普世价值观。

再看魏明伦2013年“癸未冬季戏笔,自嘲游戏笔墨,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咏火锅长联》:

红炉正旺,话匣起封。趁热侃山聊海,何妨讽腐骂贪。且谐说人生百味,麻也可,辣也可,烫也可,任顾客随心所欲;

言路应开,国门不闭。乘风掘土吸洋,加速招贤纳谏。敢消化水陆诸君,飞者来,走者来,游者来,进火锅大肚能容。

火锅美食,蕴含着文化内涵。男女老少、亲朋好友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品味聊天,气氛热烈。“麻也可,辣也可,烫也可”,与“言路应开”有关。“飞者来,走者来,游者来”,即吸取欧美亚非的文学、美学、史学、哲学、经济学之精华。此联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借火锅咏人生世相,蕴含深厚哲理。

而魏明伦自认为所有楹联中的压卷之作,是他苦吟成联的《半边街联》:

红楼梦失尾,维纳斯断肢,残缺华章休妄补;

十字口不奇,半边街独秀,盈虚哲理莫求全。

魏明伦曾经住在“半边街”四川省文化厅机关宿舍院内,目睹其日常街景,触发艺术家的灵感“苦吟成联”。铺叙“红楼梦失尾,维纳斯断肢”,对比“半边街独秀”,引出“残缺华章休妄补”、“盈虚哲理莫求全”的深刻哲思。保留残缺,让欣赏者想像、创造,使残缺走向欣赏者想像中的完美更具有魅力。本书收录优秀楹联众多,而以此联为压卷之作,反映出魏明伦先生的恬淡与旷达。

别出心裁的爱情吟诵

魏明伦楹联,始终为一个“情”字贯穿。亲情、友情、爱情、家国情等等,祭奠父母亲人,悼、赠友人,颂赞伟人,记录民生灾情等等,始终发乎于情,翰墨留香。无论是举办大型活动中与后生相交,还是生病住院与医生结缘,受惠于点滴,必报之以琼浆,每每铭记恩情。其中对于爱情的吟诵,更是别出心裁。

琴和瑟本是两种乐器,当它们一起合奏,声音和谐。而琴瑟一词在魏明伦先生的楹联中常用来比喻夫妻感情融洽。如《挽李前宽·致肖桂云》:

鸳鸯导演,银幕联珠十九部,影坛奇迹;

琴瑟同窗,金婚合璧万千辰,艺苑良缘。

李前宽、肖桂云均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当年先后分配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李前宽与肖桂云“鸳鸯导演”,两人牵手50余载“金婚合璧万千辰”。艺术上的搭档,生活中的伴侣,珠联璧合,相得益彰。魏明伦用通俗语言答复媒体:“李前宽与肖桂云同窗、同行、同庚,他们既为北京电影学院校友,又是影坛的恩爱夫妻搭档。两口子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所以我在上联称颂‘鸳鸯导演’的艺术成就,下联则赞美‘琴瑟同窗’,婚姻美满。”

成语从一而终的本意为用情专一,而在魏明伦先生的楹联里有了特定的新意,试看《挽萧卓能 慰李谷一》:

吟唱战歌,倾听情歌,布谷声声,成双到老;

出身望族,不夸贵族,萧郎默默,从一而终。

此处“从一而终”为双关语,指萧卓能与李谷一感情甚笃,一生只爱妻子一人。“从一”之“一”为李谷一。魏明伦此联抒写李谷一与丈夫“成双到老”,萧卓能对妻子“从一而终”。而“从一而终”之妙义,唯此独有。

《红楼梦》中的宝、黛之爱常常被誉为纯洁爱情的象征,这种爱情被魏明伦先生用在《题王文娟 孙道临伉俪》中非常贴切:

问银屏黛玉谁优?晓旭晚香,文娟早茂 ;

评艺苑鸳鸯孰美,宝哥非假,颦妹亦真。

“宝哥非假”比拟不“贾(假)”的孙道临,像剧中贾宝玉热恋林妹妹一样,在生活中守护着恋人王文娟。“颦妹亦真”写生活中的王文娟也像舞台上的林妹妹一样给予“宝哥”纯真的爱。赞赏孙道临王文娟这对神仙眷侣,艺术上比翼双飞,生活中相亲相爱,至死不渝。

魏明伦先生极力讴歌的从一而终、至死不渝的爱情,“公不离婆,秤不离砣”的生活伴侣,也正是他与爱人丁本秀的写照。无论何时何地,他与爱人如影随形。作为贴身摄影师,爱人丁本秀记录着魏明伦先生在各种场合出镜的点点滴滴,数十年的默契搭档中,处处彰显出夫妻间的琴瑟两和。而这本书的出版,也凝聚着爱人数十年间收集整理之功劳。这大概也是魏明伦先生抒写爱情的原始动力吧。

魏明伦先生的楹联无论是对爱情吟诵,还是反映波澜壮阔的厚重历史,于戏谑中书写瑰丽人生,均以“以通俗之语,存深远之意”为纲,在历史与现实、人物与事物间游刃有余。喜欢换招的魏明伦先生,从戏剧到杂文,再到辞赋,如今面世的新书《魏明伦楹联》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正如魏明伦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独家专访所言:“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每换一招,都和前面几招的水平接近……我的戏剧、杂文、辞赋,以及楹联,水平是接近的,没有云泥之差。” 

洪霞简介: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文化遗产研究所副所长,编审职称,现居研究员岗位。曾任《四川戏剧》杂志副主编。著有《荷露莲语·洪霞戏文选》《荷露莲语·洪霞诗文选》(均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年出版),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戏剧艺术类学术论文30余万字,闲时创作,小说、诗歌、剧本形式不拘,作品刊发于《剧本》月刊、《中国文艺报》《星星诗刊》等报刊杂志,其作品曾获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小型剧本奖。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服务号)

四川艺术新苑
(订阅号)

《四川戏剧》
稿件进度查询

考生报名/成绩查询

黄河文化巡展

川剧艺术博物馆

艺术新苑